赵构建炎都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最后决心彻底投降金国?
#历史开讲#
文|柳仕文
编辑|柳仕文
前言
靖康二年,汴京被金军攻陷,北宋灭亡。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年号为建炎,建炎元年到绍兴八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的权都健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到临安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而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
赵构正在扬州安居淫乐,自然不理,宗泽如果自动出兵,就算目无朝廷,违抗军令,如果坐守东京,眼见恢复无望,他是70岁的老人,忧愤成疾,背上发疽,病势危急。
诸将杨进等入见,泽勉强坐起说道:诸君能为我歼灭强敌,我死不恨了,诸将流涕道:愿尽死力,泽连呼渡河三声,气绝身死(七月),赵构令主和派杜充继任东京留守。
充猜忌残虐,尽反宗泽所为,诸将人人自危,多畏祸散去,攻城掠地,中原陷入大混乱。
后来金人用诱降及扫荡政策,很多义兵被消灭,例如,河北赵榛,结集忠义数十万人,宗泽死后三个月,金发大军围攻诸寨,断绝水道,寨众多渴死,金军攻陷诸寨,赵榛死乱兵中。
李纲、宗泽都主张组织义兵,作兴复中国的基本力量,赵构一类人却最仇视他们这个主张,多方阻挠,不使成功,义兵失去他们二人的领导,虽然始终据山水寨抗敌,虽然数量并不大减,可是势孤力散,仅能自保,本身发展成正式军队的可能消失了。
赵构、黄、汪斥逐李纲,实现了他们“弃河东、河西、河北、京东、京西、淮南、陕西七路生灵(人民)如粪壤草芥,略不顾惜”(宗泽语)的主旨,从南京逃到扬州。
金兵南侵,宗泽号召义兵,击退强敌,他们却趁机在东南搜括甚至武力掠夺财物和妇女(吕颐浩说),一面派使向金乞和。
当时宗室赵子砥从燕京逃回,奏称“金人口头讲和,实际用兵,我国敛兵拱手,坐等和议的成功,前时契丹主和议,女真主用兵,十余年间,竟灭契丹,现在中国又踏契丹的旧辙,譬如怕虎,割肉喂它,吃完肉一定连骨也吃去,只有设陷阱杀虎,才能保存自己的生命”。
赵构听了装不听见,命赵子砥做外官去,免得在朝廷妨碍和议,宗泽死后,金人又决计南伐,赵构深信和议必成,对黄、汪说:潜善作左相,伯彦作右相,我还怕什么大事不济呢?黄、汪二人叩头谢恩。
赵构正在高兴,宗翰率兵长驱直攻扬州,沿路守将望风溃逃,赵构大惊,顾不得黄、汪左右二相,单骑狂奔渡长江到镇江。据宋人笔记,他那一天(建炎三年二月初三日)在宫中白昼行房事,突闻惊报,骑马就逃,因为惊慌过度,从此再无儿女。
他跑到镇江,百官卫士狼狈陆续赶来,扬州城里积储无数金帛财物,全被金军虏去,连东京运来的祖宗神主也失掉了,其实来袭的金军只有二三百人,赵构一直逃奔,二月十三日到达杭州,御史张澂劾黄、汪二十大罪,二人罢相,改任朱胜非做宰相,王渊掌枢密院。
将官苗傅、刘正彦因众怒起兵杀王渊及宦官康履等(宦官得赵构信任,监视臣民,无恶不作),又迫赵构传位给儿子赵敷(三岁),再不许他干预国事,吕颐浩、张浚、韩世忠、张俊等起兵击败苗傅、刘正彦,拥赵构复位。
吕颐浩是主和派首领之一,张浚原是黄潜善私党,后来却倾向抗敌,赵构一向主和,自然用吕颐浩做宰相,并兼枢密使御营使,军政大权全部交给吕颐浩,吕颐浩第一件大政事就是派人向宗翰求和。
求和书这样写着:“宋康王构(不敢说自己做了皇帝)谨致书元帅阁下,愿奉大金正朔,比于藩臣。”又调东京留守杜充率大兵十余万守江宁,韩世忠守镇江,刘光世守太平及池州,放弃长江北岸广大的土地。
金人大起燕山河北民兵,宗弼为统帅,分路渡长江,宋文武官或开城投降,或乘机虏掠(如张俊驻军明州,借清乡为名,环城三十里内,民家悉遭焚劫),金军蹂躏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无人抵御,赵构经越州奔明州,走入大海,金兵直追到明州海边。
当时真能抗敌守土的,与中原一样,仍是人民的武力。
如金人破无为军,守臣李知几带妻子财物渡江逃走,王之道率义兵据山泽坚守;又如金人招降建昌军,守臣方昭虑有降意,军民怒逐昭虑,推蔡延世守城,大败金兵;又如金兵追赵构到余姚县,知县李颖士募乡兵数千,抵御一昼夜,赵构因得登舟航海;又如金兵攻和州,军民共推宋昌祚守城,射中宗弼左臂,城破,军民保水寨继续击敌。
龚棍率水寨民丁击破宗弼营,杀敌兵数百,救出被俘男女无数,这样的事迹,官军就没有一件。
员外郎冯楫给刘光世的信里说:“金人深入,犯兵家大忌,官军前不抗拒,后不袭逐,金人无所忌惮,如走入无人的旷野,试看乡村农民,连纸甲竹枪也没有,与敌对抗,胜负相半,岂有国家久练的军队,反不及乡农,只是望风畏避罢了,”金军在广大民兵压力下,焚毁建康府(江宁)、临安府(杭州)、明州等大都市后,率兵退走。
赵构又上岸到杭州做皇帝,人民看透了他是逃走、和议、投降派的最高领袖,决不能负担抗金的责任,同时受尽金人蹂躏、官吏赃污、军队虏掠、赋税繁重的痛苦,农民起义不得不发动起来,钟相起义——北宋末年,鼎州(湖南常德县)人钟相自言有神灵与天通,能救人灾病。
宣称旧法分贵贱贫富,不能算好法,我的新法讲齐贵贱均贫富,派遣信徒,四处传法,凡二十余年,周围数百里间,人民无不信从,钟相号称老爷,又称天大圣,信徒奉教称为入法,或称拜爷。
当时湖湘群盗蜂起,相据武陵县唐封乡水连村置立寨棚,集众称忠义民兵,保护乡里,士大夫多来投避乱,靖康二年,钟相子钟子昂率勤王民兵三百人随统制官郑修武一行共五千人往南京,赵构即位,遣散诸路义兵,钟子昂回家,依旧将原募人团集成队伍,置备旗帜器甲。
建炎二年,绅士王靖之向鼎、澧路兵马都钤辖唐悫告发,说钟相父子图谋不轨,唐悫查明钟相志在抗金,不加重罪,当年五月,唐悫迁荆南府知府,带鼎州兵马及钟子昂义兵赴任。
当时盗军李孝忠、叛军辛泰接连攻扰荆南,后来得报盗军孔彦舟率众数十万将寇府境,唐悫逃走,军民溃散,钟子昂回到鼎州,建炎四年二月十七日,钟相起兵拒孔彦舟,鼎州官绅怕彦舟来攻,正在逃避,见钟相起兵,反商议多备金帛犒赏,设香花鼓乐,出北门迎接孔彦舟军马进城,恳求攻灭钟相。
彦舟军在澧州(湖南澧县),被钟相部民兵袭击,大败溃逃,他怕再遭鼎州民兵袭击,入城三日,纵兵大杀掠,州城四周二十里内,烧杀一空,朝廷任命孔彦舟为荆湖南北路捉杀使,别遣统领官安和率步兵入益阳,统制官张崇领战舰入洞庭湖,张奇统水军入澧口,合兵击钟相。
鼎、澧、荆南人民群起响应钟相军,有众四十万,有地十九县,钟相实行多年宣传的主张,焚烧官府、城市、寺观、神庙、豪富人家,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称国法为邪法,称杀人(统治阶级)为行法,称没收财产为均平。
他焚官府杀官吏是要消灭贪污,焚城市是要消灭富商大贾,焚豪富人家是要消灭土地兼并,杀儒生是要消灭大小劣绅,杀僧道、巫医、卜祝是要消灭宗教迷信,凡钟相的徒属,都自己耕耘,劳动得食。
没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分配法可惜没有记载下来,不过说入法的人,一定“田蚕兴旺,生计丰富”,当然土地问题是解决了,《三朝北盟会编》也不能不承认“人皆乐附而从之,以为天理当然”,孔彦舟密派人投钟相入法,相信任不疑,三月二十六日,宋军大举进入,内应突起,相及子昂兵败被杀。
钟相败后,信徒杨华、杨么(原名杨太)、杨钦、刘诜、周伦、全琮、杨广、夏诚、刘衡、黄佐、杨二胡、高癞子、田十八等十余人拥相次子子义据龙阳县(湖南汉寿县),沿洞庭湖分立寨栅继续抵抗,过了几年,声势更盛。
魔教起义——建炎四年四月,饶(江西鄱阳县)、信(江西上饶县)魔教徒王念经聚众数万,占据贵溪县,赵构命张俊率大军,会刘光世军进攻,获王念经,屠贵溪等两县,杀20万人,连赵构也假装着说:“20万人无罪就死,不胜痛伤。”
金人侵入中原,遭遇忠义民兵的顽抗,追捕赵构,又遭遇东南义兵的猛击,某地关羽庙有无名氏揭示《杀敌五易文》道:“金军连年战辛苦易杀,马倒便不起(马被铁甲)易杀,深入重地力孤易杀,多带金银易杀,作虚声嚇人易杀。”赵构见到《五易杀文》,令兵部刻版散发诸路将士,这说明中国人民不怕敌兵。
因此金主原有康王跑到哪里追到哪里的决心,在这样的阻力面前,不得不知难改计了,金人知道赵构易灭,中国人民不易灭,赵构愿降,中国人民不愿降,如果不借中国统治阶级的力量来镇压中国人民,如果不接受赵构的投降,赵氏政权被农民起义军推倒,对金将是极大的不利。
建炎四年七月,金封宋叛将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都大名府,对金主自称儿子,十月,放奸细秦桧归宋,秦桧对赵构说:要天下无事,必需南自南北自北,互不侵犯。
赵构听了大喜,对朝臣说:“秦桧比什么人都忠实,我得了他,喜欢得夜里睡不着。”第二天就封秦桧为礼部尚书,送秦桧来的船夫孙静,也赏给承信郎的官位,赵构过去对金是一面守一面和,现在改为专与金人解仇讲好,也就是说决心彻底投降金国。
作者观点
金军势不可挡,宋军一触即溃。秦桧南下时,认定了金军不可战胜,抗金必然招致灭亡的高宗自然铁了心议和,以便保住自己的江山和皇位,但是先入为主的他看不到金军巅峰已过,宋军战力节节攀升的现实,结果不但失去了国家的独立反而害死了力主抗金的岳飞,失去了北方的民心。从而造成了长期的战略劣势。
参考文献
- [1] 赵构《翰墨志》[J]. 代亚琴.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8)
- [2] 赵构《草书<洛神赋>》[J]. 刘玉山.中国书画,2005(10)
- [3] 赵构书法评传[J]. 方爱龙.中国书法,2000(05)
- [4] 宋高宗赵构书法的审美趣味[J]. 韩晗.美术大观,2014(03)
- [5] 为享受而艺术的赵构[J]. 张珂.陕西档案,2011(02)
- [6] “昏君”赵构的N面[J]. 鸣弓.文史天地,2014(05)
- [7] 宋高宗赵构书法的审美趣味[J]. 韩晗.美术大观,2014(03)
- [8] 宋高宗赵构和南宋帝王后妃的书法[J]. 方爱龙.书法,2013(01)